人去世后,逝者的网络账号怎么办?
今天是重阳节,是敬老祭祖的日子。
我想谈谈去世,和逝者的网络账号。
起因
2021年,对于Pary点蜜我来说,是极其痛苦难熬的一年。
亲人长辈的突然离世,给了我巨大的打击。
还在痛苦中挣扎的我,又意外地接到同学去世的消息,几乎把我压垮。
没人知道,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。
没怎么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我,短期内突然有了如此沉痛的经历,开始了对死亡的思考。
我在想,如果有朝一日我不在了,我能留下些什么呢?
传统的物质财物,如房、车、钱,倒好说,有法可依,写进遗嘱即可。
而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,还有虚拟网络上那些可观的精神财物呢。
如果一个人去世了,逝者的网络账号怎么办?在当下,其实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话题。
所以,今天我想写一写,如果我不在了,我打算如何处理我的网络账号。
使用权 VS 所有权
网络账号只有使用权?
首先要明确的是,继承网络账号若依法执行起来,比你想象的要麻烦得多。
因为,很多网站规定,网站提供的是一种服务,不是一种产品,用户对这项服务的使用是不可转让的。
所以,对于网络账号,用户只有使用权,而非所有权。
无论你投入多少时间精力金钱,只相当于你买房买了个只有使用权的小产权房,而非大产权的商品房。
这小产权房你没有所有权,也不能够继承。而且账号内若无经济价值,想要掌控很难。
去世用户账号官方解决办法
去世用户的亲属,有权掌控逝者的网络账号吗?
目前法律法规在这个领域还属空白。
普遍认为,网络账号除了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,更多的是具有人格属性。
其中经济价值较多的账号,财产权属性多一些,亲属可以依法获得。
至于经济价值较少的账号,人格权属性多一些,包含有逝者的隐私,需要被保护起来。
所以目前,如何解决只能看各个公司的规定。每个公司又有不同的说法。
举几个例子:
【手机号】
手机号码作为码号资源,其所有权归国家,使用权归登记人。在用户去世后,亲属要求更名时,各通信公司政策细则不同。大体一致的是,亲属可凭公证书办理更名手续,但靓号等特殊情况有特殊规则。号码闲置三个月后会被注销,一段时间后被公司回收利用。
【电子邮箱】
各邮箱服务公司政策不同。通常来讲,账户密码为登录唯一凭据。出于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,若亲属没有账户密码,想要访问逝者邮箱,普遍会遭到公司拒绝。邮箱闲置一段时间后,会被注销,或被回收利用。
【微信/QQ /抖音】
明文规定,账号所有权归公司所有。用户只有使用权,且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。不得赠、借、租、转、售与他人。他人不得通过任何方式使用账号。号码闲置一段时间后,会被注销,或被回收利用。
【微博/ Bilibili】
去世用户的亲属可通过提交材料,将逝者账号设置成纪念/保护状态。
【淘宝店铺】因账号涉及较多经济价值,亲属提交材料,通过审核,店铺可过户。
【支付宝】账号为实名制,不能继承。但账号内涉及经济价值的财产权益,可依法继承。
目前国内的网络公司提供的方案,基本全是用户活着的时候无法自主选择的,有的甚至自己想注销都不行。
只有在用户去世之后,由其亲属提出申请,并提交材料,公司同意之后才能进行操作。
并且账号所有权归公司,亲属想要取得账号的控制,着实有一定难度。
也许你该说了,不就是网络账号嘛,账号密码留给亲属不就行了吗?
是啊,留下密码确实简单多了。然而你愿意现在就交出密码吗?交出所有账户的密码?
另外,私自转让也确实违反了某些网站的用户条款,有被删除账号的风险。
那再来看看国外的三大巨头:Google、Apple、Microsoft 给用户提供哪些解决方案吧。
【Google】闲置账户管理服务
用户可自行设定:账户闲置一段时间后,是删除、还是联系特定的人以保存资料。
Google 2013年就推出了这项服务。账户闲置到达用户设定好的时间后,Google就会联系用户。
多次联系后,若用户一直未回复,此账户就会停用。
同时,Google会发送通知到用户当初指定的“特定受信联系人”那里。
这些受信联系人将有权、在一定时期内、访问并下载该停用账户中、用户决定可分享的资料。
之后,将按照用户当初的设置,删除或不删除账户。
若账户没做任何闲置管理设定,不活动的和超出存储配额的Google账户,会在2年后,被Google删除Gmail、Drive、Photos内的所有内容。
若家庭成员想请求访问逝者账户,也可以填写表格、提供资料,请求获取账户内的数据。
【Apple】数字遗产计划
用户可自行设定:账户遗产联系人。
这是苹果iOS15推出的新功能,用户可在生前,自主指定受信的联系人。
受信的联系人会收到用户Apple账户的访问密匙。
用户去世后,受信的联系人可凭死亡证明和访问密匙,访问逝者的iCloud账户中的数据。
【Microsoft】删除不活跃账户
通常,官方不会给亲属提供任何帮助,以登录逝者的账户。有法院判决的另议。
1年不活跃的账户,Outlook.com、OneDrive会被冻结。
2年不活跃的账户,会被彻底删除。用户名不会被回收利用,故无法再注册到同名账户。
此为截止到2021年10月份的政策,期待各大公司未来能推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。
以上,让我觉得活着的时候不做点什么,还真不成!
所以我开始着手准备、安排自己去世后,各项物品、包括网络帐号的归属。
我的准备规划
思考过程
【遗嘱执行人】
把自己的遗嘱交代给遗嘱执行人。
可以是家人、朋友、专业公司,或任何自己可信赖的人。
【重要财物】
列清单,全写进遗嘱。
【网络账号】
关键在于留个念想。
人是感情动物。其实亲属想要保留逝者的账号,更多是出于情感需求。
人们平时习惯于通过微信“联系”,在逝者走后,亲属还想给逝者发微信诉说思念,就像当初人还活着一样。以前没微信时,电话号码、手机号、QQ扮演着相同的角色。
在社交、游戏账号里,记录着逝者曾来过的“痕迹”。亲属不想这些痕迹被抹去,想保留以怀念、以追忆。以前网络不发达时,老相片、信件、遗物扮演着相同的角色。
所以,网络账号本身无价值,但是一与逝去的人有所关联,对亲属来讲,就有着巨大的情感价值。
然而这年头谁还没好几百个账号?给亲属留下几百个账号去折腾,这也太不地道了吧?
我觉得,留给亲属一个习惯了的“联系”方式,以诉说思念;再留一个主要“痕迹”根据地,供怀念追忆,聊以慰藉。
所以我Pary点蜜,为了以后不给家人添乱,本着给家人减负的原则,把我的足迹都精简在少数、重要的账号中。
趁自己还活着,赶紧先捋清楚哪些重要、哪些不重要。
其实根据20/80法则,重要的账号也就那么几个。其他的,该合并的合并,该删的删。
有的账号即使重要,但用户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。更甚者,不允许转让。
我是绝对不建议把“只有使用权且不能转让”的账号,当作最重要的账号作为“联系”、留“痕迹”用的。一旦去世后账号“被删除”,留给家属的是无处可诉、无迹可寻的痛苦。
付诸行动
关键在于选择、精简、备份。
【选择】
捋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账号,看条款规定能不能转让。
不能转让的,即使目前很重要,也要从现在开始,淡化使用,尽己所能,把该账号变得不重要。
比如,上面提到,微信/QQ/抖音,只允许初始注册人使用,若私自转让,公司有权删号。
即便私下把账号密码给亲属,继续使用也行。但是严格来讲,若转让,被发现后无论如何都有被删号的风险。
(这里我仅指账号的个人使用。如果你用这些账号经营业务,比如微信公众号、QQ群生意、抖音直播卖货/接广告等等,那当然不能淡化使用。反而要加强使用,趁活着多赚点钱!)
所以,虽说目前这些账号挺重要,但我会淡化个人使用,将其变得不重要。
说起淡化使用,微信把这事儿简直做到了极致。
有了微信,手机号、邮箱、钱包什么的,全都被淡化了。微信成了人们生活里主力中的主力。
加了微信,万事大吉。不问手机号,不留邮箱了。
没了微信,哎呀完蛋,谁都找不着谁了!
瞧瞧,这用户习惯培养的,简直优秀!
然而这么重要的账号,公司却只给用户“使用权”?还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?这事儿,我觉得欠妥。
(听说腾讯最近公开了一个名为“数字资产凭证继承转移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”的专利,看来公司也在努力探索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。十分期待公司以后能变更条款,允许转让账号,或者提出更利于用户的解决办法。)
所以,我会注意同时保留重要联系人的其他联系方式,如手机号、邮箱、网址、地址等。
同时,就像公司“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”一样,从现在起,我就“培养亲友的联系习惯”。
平时与亲友联系,我不会让其他公司(如:微信/Facebook)主宰我的一切。
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些App与亲友沟通,少发朋友圈,避免亲友将我与这些App绑在一起。
我不想我在世时,亲人朋友只习惯通过某App联系我;
我不想我去世后,App被销账号相当于我的二次死亡。
我想,尽我最大所能,让爱我的人一直都能联系我,并帮他们留存住我曾来过的痕迹,让他们得以慰藉。
我想,这是我离开之后,最后能为我爱的人、和爱我的人做的事情了。
我想,拥有这个事情的主动权,而不会因“用户只有使用权且不得转让”从而“被消失”得无影无踪。
我想,选择我自己真正能控制的、尽可能不受任何公司、地域、外力制约的,“我的联系方式”、“我的痕迹”。
经过反复思考,我最终选择使用:自己域名的邮箱&博客。
我在世时,用域名邮箱,与亲友沟通“联系”;用自己博客,记录生活“痕迹”。
我不在后,我的域名还能坚挺十年,之后续费与否随家人意愿。我的邮箱仍在,虽不再回复,但亲友能全权掌控我的邮箱;我的博客仍在,虽将不再更新,但亲友仍可阅读我以前写过的博文。我会让家人给我建立个网上纪念馆,到时候那里将会是亲友缅怀我的地方。我尽力,不让我的亲友们陷入无迹可寻、无处可诉的痛苦中。
我在活着的时候,希望亲友把我,与我自己的域名邮箱、博客绑在一起,而不是与某些公司的Apps绑在一起。至于那些Apps、社交网站,我也得用,我还得去看我的爱豆呢!但那只是追星、分享的地方而已。博客,才是我网络上的家。
邮箱,是亲友习惯于联系我的方式。用一个邮箱即可收发邮件、信息、语音、视频、支付,相当方便。博客,可以把我各处发布的、所有内容、进行整合,最全面地记录我来过的“痕迹”。
我觉得电子邮件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。其有极高的自由度,并且去中心化:能够跨平台、跨设备、跨地域沟通交流无阻。唯一的不足,就是免费邮箱被限制在邮箱服务商处,但是自己的域名邮箱则完美地解决了此问题。
用自己域名,我能保证自己终生不换邮箱/博客地址,还免得以后亲属跟邮箱/博客/社交网站公司就账号使用权问题扯皮。再说了,用别人的总归不靠谱。没准儿我还没倒下呢,他们服务商先倒下了。嗯,这事儿出现过吧!
之所以没有选择手机号,是因为手机号的所有权不归用户。另外手机号依靠实物SIM卡,有丢失、被盗、被黑、被停机、被复制、回收的旧号码换新机主等等多种风险,并且太受运营商、地域的限制了。而且这都2021了,亲友之间谁平时没急事还打电话啊!不是都用网络,发邮件、信息、语音、视频聊天了么?
如果实在不想用域名,那必须仔细阅读网站的用户使用条款。
其实只有“使用权”的也勉强还行,只要这个“使用权”允许转让,倒也未尝不可。
然而连使用权都“不允许转让”的,那我就只好呵呵了。
【精简】
你有几个邮箱?我有好几个。
你有几个微信?几个QQ?几个Instagram?几个Facebook?几个Twitter?我都有好几个。
然而现在开始思考死亡的我,与之前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了。
以前,为了好玩,抢喜欢的用户名,我注册过几十个邮箱。每个邮箱根据需求,都绑着不同的网站。
微信也是,陌生人让扫码关注、加好友什么的,我不情愿又不好拒绝,就又多弄了几个微信。
同一个App或社交网站,我有只和熟人联系的号,有只关注明星的号,有只想秘密关注的号等等等等。
总之,你懂的。
可是现在我开始想,有这必要吗?
于是,我开始整理邮箱,着手合并、注销各种网络账号。
我只保留一个邮箱联系亲友、处理最重要的事务。其他不重要的,在另外的邮箱里用别名功能分级管理。
这里要大力推荐使用邮箱的别名功能,一个“邮箱”可以变出好几个“邮箱名”,管理起来特别方便。
我还合并、删除了同一社交网站/App下的多个账号,尽量做到一个网站一个账号,用不到的网站则注销。
这里必须吐槽一下,国内很多网站不允许注销。那我只好清空内容、清除头像放在那里自生自灭了。
经过一番断舍离,以后只需留给亲属极少量的网络账号即可,他们处理起来也会轻松很多。
狂折腾一通,把自己折磨得够呛,很难想象这些事要让亲属去办,我会不会被他们天天数落、天天吐槽!
省去了以后给亲属留下的麻烦,免去了人都走了还被吐槽到可能,精简账号,我看行。
【备份】
所有、其他平台、我发布的内容,我都会在博客中备份。
到时候只给家人留下博客就行,告诉家人怀念我时,不必费力地去各个社交网站账户中“寻找我的痕迹”,咱博客这儿都有。关于我的痕迹,别处没有的,咱这博客也有。
至于社交网站足迹中那些点赞、评论、转发什么的,的确没法备份。那也只好这样了,毕竟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生前的每一句话、每一个脚印都记载下来,对吧。
域名一般最长能续十年。把域名续满年限,平时记下域名、邮箱、博客的账号资料,放在容易找到、但不易被发现之处。等时候到了,一交代,妥了!
感想
当然,谁又完全拥有对什么的所有权呢?我们对自己的生命,有所有权吗?
都说人生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。可能,所有权只是一个概念,完全的所有权,根本就不存在。
而我决定用自己域名的邮箱和博客,也许是当前自己最能掌控、最不受他人制约的,能给亲友留个念想的方案了。
当然,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我的未必适合你。
我只想抛出这个问题,说一说我的想法,希望能引发你,对此问题的思考与行动。
我的具体安排
去世之后
实体物品 & 传统事项
【道别】:对于平时常联系的亲友,我希望有机会提前一一道别。
若实在未能有机会,只好让家人发朋友圈道别了。
【遗体】:随家人心意,我希望这是家人送我的最后一份礼物,所以由他们决定。
【墓碑】:同样也是家人送我的最后一份礼物,随家人意愿。葬在哪里、墓碑设计,全权交给家人。
若选择一切从简,完全可以;若家人愿意豪掷千金,为整个家族修一处气派的阴宅,大伙儿还能聚在一起,我自然也是是十分欣喜的。目前我已看过几个墓园,据说好的风水是依山傍水的地块:可看到湖景、阳光充足、平坦靠山、无坡无树,即乃福地。
【祭奠】:随家人意愿。看家人方便,重大日子扫个墓,或者平时到我的网上纪念馆跟我聊几句,我就十分知足了。至于我的网上纪念馆的设计,我对美观有近乎挑剔的要求,下面会提到。
虚拟物品 & 网络账号
【网上纪念馆】:缅怀先人。
我之前有给去世的长辈们建立网上纪念馆。等我不在了,家人给我在那也建立一个馆。
到那时,在网上纪念馆里,我也将成为逝者的一员。我的纪念馆要讲究,有美感。装修风格必须美观,要看着赏心悦目,庄重且有设计感。请务必使用我设计好的字体、图片、配色,作为装修元素,因为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我的风格。至于纪念馆里的具体内容,就请家人来进行完善吧。
家人若想念我,可以到我的网上纪念馆来缅怀我、给我留言。
大家都是网络新生代嘛,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祭奠方式。平时想我时,就可以到网上纪念馆给我留言。随时随地,就像我平时缅怀长辈一样。想念了就可以聊会儿,挺好!
我觉得我的精神灵体,肯定能看到家人在网上纪念馆的留言。我能看到谁想念我啦、谁还记得我,家人后代们那都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之类的。我会好好祝愿保佑大伙儿的。
网上纪念馆,是我去世后灵魂的寄托家园。
【Pary点蜜的博客】:停止更新、仅供留念。
在这个博客里,我是活着的我,是活生生的我。这里是我生而为人,活着时候的精神家园。
现在,我会时不常地在Pary点蜜的博客首页签到。
如果某一段时间没签到,莫慌莫慌,也许我只是回国玩耍了。
但是若特别长时间我都没签到,嗯,那什么,那也许......
【手机号】:删留随意。
对国外网络帐户来说,绑定手机号不是必选,所以我几乎没绑。
对国内网络帐户来说,绑定手机号才能注册,所以我不得不绑。
其实我国内手机号码挺好的,没准儿还能卖点儿钱呢!卖钱之前,别忘了解绑销户啊!
随家人意愿,国内/国外手机号的删、卖、留,我都随意。
【电子邮箱】:删留随意。
我有一个最重要的邮箱平时用于联系亲友、处理重要事务。
其他的邮箱用着一堆别名,用于注册、绑定、购物等等。虽整天挺忙乎,但其实没什么重要的事,不用浪费精力管理。
【卖家账户】:删留随意。
【购物账户】:不用管理。
如今在哪个网站买点东西都必须得注册个账户,所以这类账户数量庞大。然而只是买东西的地方而已,几乎都支持各种Pay。绑信用卡的没几个,多数也没保存地址,只留了个购物用的邮箱。所以一点都不重要,不必费力管理。
【社交账号】:删留随意。
至于社交网络账号,我在那边发布的内容不多,主要以追星为主,很少絮叨自己的事,并且在博客也都有备份。
其实即使经过精简,管理多个网站的、不同社交账号,也是个挺麻烦的事。
很多网站明文规定,会删除闲置账号。又或者,闲置账号还没被删除呢,先“诈尸”被盗号的发一堆广告了。
若保留,亲属还得维护着,让这些账号保持活跃度,我觉得对家人来说也是挺大一负担。
所以各大社交网络的账号,我把选择权交给家人,按照家人的想法,留、销、设为纪念账号,都行。
社交网站对我而言,是与朋友、网友分享同乐的地方。就像是和朋友们出去聚会的地方,是外面,不是家。
我去社交网站,就相当于是出去遛个弯儿,大家在外面找个地方聚聚那种的。
转发、点赞、评论,就相当于是在和朋友们聊天互动,就像大家聚在一起撸串儿、神侃。
而这个博客,才是我的精神寄托家园,是我.的.家。
社交网站再热闹,我只有使用权,账号随时有被无故封锁删除的可能。那根本不是我的,更不是我的家。
平时,我会特别注意在博客和社交网络平台做好同步备份。
所以,我不在了以后,外面那些社交账号怎么着我都随意。
总结
交代好遗嘱执行人,等我往生了,按照家人意愿处理我的遗体、安葬问题。这是家人送我的最后一份礼物与惊喜。
到时把我的网上纪念馆按我喜欢的风格装修一下,这个纪念馆就是我去世之后彼此的心灵寄托。家人平时想我了,随时随地,到网上纪念馆跟我聊会天儿,挺好。不管走到哪,心灵有寄托,精神才强大。
Pary点蜜博客可以留作纪念。这里是我活在人间时候的心灵之家,可供爱我的人留念。
以上是本着尊重自己、尊重家人的原则,我安排的往生后虚实物品的处理方案。
同时本着不给亲属添麻烦、减少家人负担的原则,我尽量把处置权都交给家人。
希望我爱的人、和爱我的人,都继续平安如意地好好生活,我也就安息了。
记得,就还活着
另外,再多说几句。
如果我去世了,我想请我爱的和爱我的人,不要过度悲伤。
这个世界有多个维度。人类只是生活在其中某个较低的维度里。人去世了,人们称之为死亡,意指这个人离开了人间。但往生者去了哪里?目前人类还没有定论。所以,往生者只是离开人间、离开这个维度而已。也许往生者只是去到另一个维度,往某处“生”去了呢!
去世后的我,若真有在天之灵,一定会在另一个维度里,尽最大所能,祝愿、保护爱我和我爱的人。
其实人去世了,就像演员完成表演某角色的任务,退到幕后,只是观众看不到了而已。在幕后,这名演员重新化妆、脑中注入新的剧本台词,又以另外一个角色身份重新出场。观众看到的是,由这同一演员扮演的新角色。这新角色似乎很像之前那个旧角色,然而似乎又不像。如同常说的投胎转世、前世今生。那你说,经过投胎转世后,这新角色和那旧角色还是同一人吗?
似乎是,因为是同一个演员;似乎又不是,因为这明明是两个角色。
所以人去世了,就如同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退幕,演员仍活着。
只要有人记得,去世的人就正在以某种方式活着,其精神永存。
记得,死亡不是终结,遗忘才是。
只要被人记得,逝者就还活着。
Pary点蜜. 于2021年重阳节.
本文作者:Pary点蜜 https://Pary.Me
❤︎ Pary点蜜的博客:https://blog.pary.me/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