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吗?


  • Pary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?
除了听音乐、读书、看电影这些基本每个人都有的兴趣之外,我似乎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。于是,开始研究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,以期让人生充满更多的新鲜感。但是,后来我慢慢发现,似乎这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。
  • 兴趣是细胞里携带的,天生的
看过一些讨论,其观点与我的想法一致,就是:兴趣是天生的,不是培养出来的。以小孩子为例,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,于是尽其所能,按照家长自己的思路去培养孩子的兴趣。但是,家长们啊,那是你的兴趣,不是孩子的兴趣。请注意,“因材施教”,这里的“材”是指孩子,不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想法。如果孩子大脑里没有这样的细胞,再培养也没用。比如说我,小时候妈妈给我报了很多课外兴趣班,有水墨画、电子琴、书法班等等,希望我能够有一技之长。但是,长了这么大,Pary我除了能拿毛笔画个树枝点个花瓣,随意弹首鬼子进村,写字不至于歪歪扭扭以外,哪样都没学有所成。原因就在于,我根本不是那块料!看看,到现在我还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呢!当然,做家长的有义务让孩子在小时候增添阅历、尝试各种事物,也许可以发掘出孩子某些潜在的兴趣。但请注意,做到此就可以了,别硬逼着孩子。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如果孩子不想学,还非得牺牲课外时间逼着孩子学习,这种事还是少做为妙。
  • 人们喜欢做熟悉和拿手的事情
我们必须承认,人们喜欢做自己熟悉与拿手的事情。所以,很多人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,其实这培养出来的是“熟悉感”和“拿手项目”。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,还有待商榷。很多艺术家后代,也非常具有艺术细胞。除了上面一点提到的,兴趣是基因细胞里面携带来的以外,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从小耳渲目染,所以具有熟悉感。为什么人们对于艺术有着不同的鉴赏力?比如说家居床饰,有人喜欢欧式典雅,有人喜欢红绿大花,和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。抛开天赋不说,当一件事情做久,做熟,到熟能生巧,你就擅长这个了。因为做起来轻而易举,你就爱干这事儿了,良性循环。培养出来的是熟练感与成就感,不是兴趣爱好。在公司里,很多人做着自己熟练与拿手的事情,但是心情郁闷,总想跳槽或“干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”。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,不得不说和我们从小家长的教育有关。因为,从小家长希望我们做的,不一定是我们真正感兴趣有爱好的,以致最后,我们与生俱来的兴趣爱好在漫长的岁月中被磨灭得消失殆尽。比如Pary我,现在也不知道除了路上听歌看书,时不常的看个电影之外,我还有什么兴趣爱好。

说到底似乎是还没有发现真实的自我。发掘自我,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,我要到哪里去,一直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。在小时候,思考这些问题时,想与父母探讨探讨,会被家长一句:“没事闲的吧你,去写作业去!”给扇回来。现在长大了,可以好好想想了。我想,从现在起,把自己当个小孩子一样,多接触各种领域,争取找出自己基因里携带的兴趣爱好。请注意,是“寻找”而不是“培养”。这么大岁数了,好的是,长大了家长就管不了咱了,想试什么都行;坏的可能是,也许自己儿时兴趣爱好,早已被岁月磨灭;又或者,自己基因里,压根儿没有兴趣细胞!


本文作者:Pary点蜜 https://Pary.Me
博客地址:https://blog.pary.me/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微软账户别名删除之后无法再次注册!

看《功夫熊猫》带来的灵感

人去世后,逝者的网络账号怎么办?